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信访局召开视频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2024-07-24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信访局召开视频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对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行再部署, 7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信访局召开视频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行再部署。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区信访系统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政治高度,学深悟透三中全会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找准信访部门职能定位,扛起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主体责任,更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全区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开新局、上台阶。会议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区信访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打通“路线图”、改革“指挥棒”,树立正确工作导向,加强基层基础,以推行信访代办制等机制作为抓手,结合推广“三分吸附法”等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在内蒙古落地落实。

  • 国家信访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贯彻党的...

    2024-07-22 朗读

    国家信访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19日上午,国家信访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具体举措。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国家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章主持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小毛、李自军、孙建立、金艳丽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的重要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政治、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二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谋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折不扣地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信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站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助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定不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家信访局乃至全国信访系统落地见效。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把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务,把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内容,把提升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作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环节,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找准信访部门职能定位、践行责任担当。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的各项工作。按照党中央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好、实施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迅速在局机关和全国信访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使每一名信访干部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围绕信访工作“135”施工路线图部署,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统筹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以实绩实效开创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社会工作部纪检监察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局机关副司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07-22 朗读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7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介绍说,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决定》的起草,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抓住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意义十分重大。”唐方裕说。“党中央确定以此为全会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唐方裕表示,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全会召开期间,与会同志对《决定》稿讨论热烈,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他说。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重要判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介绍说,《决定》开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这是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断。”他表示,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穆虹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思想武器。《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这六条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穆虹说。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穆虹介绍说,《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穆虹表示,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据唐方裕介绍,《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分量很重。”他从7个方面对此进行介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说,“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此,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和法治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绍说,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他说,全会重点围绕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法治领域改革任务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沈春耀表示,《决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许多涉及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等工作,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需要通过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出新的回答。《决定》在相关部分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立法修法任务,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沈春耀表示,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提出了改革任务。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受影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会影响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穆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他说,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这次全会《决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涉及扩大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回答记者提问时,韩文秀表示:“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受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降。这是暂时的现象。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机遇持续增多,我国利用外资还将持续扩大。”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韩文秀介绍说,《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强调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些举措的落实见效,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韩文秀表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当前,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越来越高。在资源配置上,突出扩优提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教育教学上,突出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保障机制上,突出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新路径开辟上,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怀进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促进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专门用一个部分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唐方裕表示,正是基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会《决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他介绍说,《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主要有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3个方面。这些部署,“充分体现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和清醒。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蹄疾步稳,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阔步向前。”唐方裕说。

  • 现场图集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

    2024-07-19 朗读

    现场图集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 改革近镜头 | “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2024-07-19 朗读

    改革近镜头 | “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做梦也想不到,我们在家门口迎到了总书记。”回想起2016年的4月25日那一幕,“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至今印象深刻——当天下午,车到了家门口,总书记微笑着下了车,一家人又惊又喜地迎了上去,“总书记一把握住我的手,并向我们问好”。“总书记还记得我啊,那一刻我心都要跳出来了!”2010年严金昌随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去北京,总书记见过他。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1978年,习近平同志曾经到安徽滁州调查研究。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同安徽代表团代表一同审议时,总书记深切地说:“我对滁州很有感情。”总书记对当年的人和事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我想有机会一定再去!”两年之后,总书记如约而至。总书记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地同严金昌的家人一一握手,和蔼地问起家里情况。严金昌的老伴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回答:“孙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我们身体都好,感谢总书记的关心。”严金昌一家人簇拥着总书记,请总书记进屋看看。总书记一边走,一边关切地询问农民增收情况。“总书记放心,我们家家户户盖房子,还有私家车,农家乐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严金昌高兴地回答。经过大厅、连廊,在农家乐的冷柜前,总书记停下脚步,细细察看。半成品肉类、各种绿色蔬菜……“这是咱们小岗的农家菜。”严金昌朴实地笑笑,介绍道。“好!农家乐,乐农家。”总书记的点赞,让严金昌觉得温暖而自豪。严金昌真切感受着巨大的变化:从当年家里6个娃,每天睁开眼就愁吃的,于是贴着身家性命在茅草房里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到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宽带,公共服务进入社区,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是改革让我们吃饱了饭,也是改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严金昌向总书记汇报:“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小岗也有小岗梦。”总书记高兴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 改革近镜头丨发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

    2024-07-19 朗读

    改革近镜头丨发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 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在此举行。主席台上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会标十分醒目,10面红旗分列两侧。帷幕正中,金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在主席台就座。这次划时代的盛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几上几下、反复修改,散发着墨香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面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逐条、逐句、逐字,习近平总书记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文件中涉及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决定》稿鲜明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参与文件起草的一名成员回忆说,这一新提法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拍板定论,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一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掌声如潮,响彻全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青山万重,乘风好去。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国改革的航船仍将劈波斩浪、壮阔前行!

  • 改革近镜头 | 风雨改革路,扬帆再起航

    2024-07-19 朗读

    改革近镜头 | 风雨改革路,扬帆再起航, 2013年7月21日上午,大雨滂沱。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位于长江北岸的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当时,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还有不到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上午11时许,正在阳逻港区中控室值班的余立麒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看到,一支车队冲破雨帘,驶入港区,在中控楼前依次停下。不一会儿,亲切的问候声在身后响起——“同志们好”。余立麒和大伙儿回头一看,发现来人竟是习近平总书记,便都惊喜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次走到每一位中控员的工位前同大家一一握手。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控室听取了港区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还在电脑屏幕前仔细察看了集装箱卡车从港区卡口到堆场再到码头前沿的完整操作过程。从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作业区内集装箱堆垛如山,桥吊起落不停。在听取港区建设情况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同在场同志交流。“三峡通航的标准是多少?”习近平总书记问起港口上游航道条件。“单船6000吨级。”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跃明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点头称赞。这一数据表明长江上游通航能力已是世界内河航运领先水平。离开中控室,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作业码头考察。此时,风更大了,雨更急了。码头地面上已经积了一层雨水。“车门一开,总书记自己撑着伞就下车了,裤腿也卷好了。”陪同考察的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强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积水深的地方能到皮鞋一半高度,但总书记根本没在意。他把伞靠向我,和我边走边聊。”“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总书记问。“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很有潜力。”顾强生回答。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设备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大雨在码头上考察了十多分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雨水打湿了衬衫,却没能停下总书记深入调研的脚步。两天后,在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征求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3个多月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其中,“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正是重要改革举措之一。

  •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增进民生...

    2024-07-18 朗读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社会建设,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社会建设涵盖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与群众冷暖、百姓忧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抓好社会建设,必须着眼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让社会运行井然有序、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自我价值有效实现。纵观华夏文明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巩固与发展始终建立在社会各族群需求互补和区域经济联动的基础之上。秦汉以降,各民族不断迁徙、杂居、通婚,区域间社会往来逐渐频繁,族群间的壁垒不断消除。鸦片战争以后,空前的国家和社会危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促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各族人民真正有了主心骨,曾经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逐步组织起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之路越走越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一步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鲜明提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此为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将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纳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统筹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开创了在党的领导下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先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改革发展成果普遍惠及各族群众,各族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全面进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深化,各族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携手同心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格外关心,到党中央工作后,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内蒙古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0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新时代以来,内蒙古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做到了脱贫路上一个农牧民都不落、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少,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域辽阔,人口布局分散,公共服务成本高,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我们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中,对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在持续“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结合实际做好保基本、兜底线各项工作,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在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各族群众在持续增收中共享美好生活。收入分配是民生改善之源,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我们要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对于内蒙古来说,让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必须攻克的难点是推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多渠道提高农牧民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要积极拓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和庭院经济;依法保障农牧民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权益,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精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政策,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机制。同时,通过改进和完善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吸引群众参与到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城镇建设、防沙治沙等各项建设中来,从中更多地分享收益、获得收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投身各项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在“增收”中促进“共富”。——让各族群众在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实现全面发展。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我们要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深化就业扩容提质工程为抓手,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加合理的就业结构、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各族群众都能牢牢端稳“饭碗”,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加强区内转移就业精准对接,深化区域劳务协作,发展劳务组织和经纪人,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拓宽农村牧区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脱贫人口、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要推动供需有效匹配,发力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布局开展用工缺口调查分析,动态精准掌握行业需求、人才缺口,有的放矢挖掘岗位、匹配资源。紧盯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重大项目,以及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家政、养老、文旅、物流、新能源运维等产业,持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岗有效匹配对接。——让各族青少年在坚定理想信念中争做时代新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我们要站在长久之策、固本之举的政治高度,关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润物无声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各族青少年积极跟随党的光辉旗帜指引,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各族群众越是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越能拥有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宽广的发展舞台、更美好的生活前景。要发挥学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作用,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持续丰富教育资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让各族群众在服务可感可及中增进健康福祉。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实施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来自北京三级医院真金白银的帮扶、京医真心实意地支援,让我区很多群众不出区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一举措成为京蒙两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我们要在强化兜底保障基础上,结合城镇和农村牧区各自特点因地制宜提升医疗、养老、生育等服务水平,让健康红利更好惠及各族群众。拓展蒙辽、蒙沪医疗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农村牧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农村牧区医疗服务可及性。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机构养老服务升级、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扩面、养老服务综合保障强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互助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使不愿离开农村牧区的孤寡、高龄、留守、独居、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做好生育支持政策与经济政策有机衔接,强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中打牢幸福生活基础。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要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各族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要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障依法覆盖全民,帮助各族群众减少疾病费用负担、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巩固完善盟市级统筹,加快推进自治区级统筹,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区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让各族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快捷。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供养人员、孤残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留守儿童等救助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兜牢各族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和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办成一两件民生实事,比如今年自治区党委积极回应各族群众关切,在全区范围部署实施温暖工程,下决心彻底解决百姓冬季取暖问题。我们要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举措,用心用情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努力把好事办好、办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同时用各族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和内蒙古人民的关怀支持与深情厚爱讲全讲准、讲清讲透,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党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温暖和关怀,发自内心地感党的恩、念党的好,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02聚焦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调动各族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国泰民安,民之所盼。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立足内蒙古实际,将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总体格局,广泛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深化基层之治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基层是各族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线。我们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的力量。要坚持以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嘎查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干的组织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依托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基层“根数据库”,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一表通”应用。基层事务点多面广,必须注重发挥各方面作用,完善各族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嘎查村(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综合运用嘎查村(居)民议事会、社区会客厅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民主协商和决策,真正做到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应急救援、矛盾化解、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捷化服务。优化基层职能职责,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全力为“车”减负、为“马”赋能。立足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职能定位,将基层迫切需要也有能力承接的管理权责事项依法赋予苏木乡镇(街道),推动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职责基层担、基层事情有人办。——以推进社会之安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作为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内蒙古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努力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要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把社会治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及时纳入相关法规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社会大局长期稳定。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涉民族因素问题,依法打击危害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事件的底线。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鼓励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贯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包案督查,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守护边境之稳厚植各民族守望相助底色。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有4263公里边境线,7个盟市和20个旗市区沿边分布,是典型的大边境省区。我们既要尊重人口流动规律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凝聚民心、维护团结,一体推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沿边各族群众是守土固边的重要力量,保障和改善沿边各族群众生活是边境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探索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实施边境节点村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开展边境地区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实现抵边自然村、边防哨所、边境派出所和抵边警务室饮用水、电力、通信、广电普遍覆盖。要健全完善边境基层治理制度,推进“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建强“红色堡垒户”、“十户联防”、网格员等边境地区群防力量,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局面。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四个共同”长廊建设,不断增强沿边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要深入推进产业兴边,坚持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农则农,支持符合边境地区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项目向边境地区布局,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以产业兴边,以产业聚人,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共建共治共享,要做好“共”的文章,关键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善于用众力、集众智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结合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激发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的精气神,让各族群众当主人翁发挥聪明才智,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增进了解、增强认同,更好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画卷。0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合”是主流,“交”是过程,“融”是关键,没有哪一个民族是纯粹单一的,各民族都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共同性。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杂居、混居、融居的现象日益显著,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共同性日益增强,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使各民族心手相连、血脉相通。自远古以来,多个民族就在内蒙古高原繁衍生息、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内蒙古各民族亲如一家,无论是在农村牧区还是在城镇社区,大家都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实践证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推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在优化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已经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社会关系,不再是民族地区独有的、单一的民族关系,以往以聚居地为主的民族工作模式已不适宜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我们要着力健全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探索建立与人口布局、人口流动相适应的转移支付资金动态调整分配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有序引导农牧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牧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完善公共服务和制度创新并举,转移人口流向哪里,公共服务增量配置就向哪里适当倾斜,为流动人口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异地购房、子女入学、困难救助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要建立健全区内各盟市之间、各盟市与区外省区市跨区域服务管理协作机制,深化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服务管理、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联动协作,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让各族群众合理有序流动、充分自由流动。——在推动共居共融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口大流动促使各民族居住格局得以重构,互嵌式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助推器。随着各民族逐步由空间的嵌入到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我们要创造更加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要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帮助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新平台、拓展市场新空间、提供服务新便利、提升基本国情新认知。要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经典旅游产品,让各族群众在领略祖国北疆壮美风光、和美风情、善美风俗中增进感情、以心交心。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开展区内各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学、边境行等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与东中部、沿海发达地区青少年互动学习。要推进各族学生合校共读、混班混宿,让孩子们住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要推进我区人口、资源、产业与全国大市场深入融合,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平台、拓展市场空间、提供服务便利,更好促进各族群众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交往交流交融。——在加强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心手相牵、携手奋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要在继续巩固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把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探索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路径,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要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载体,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大力选树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测评指标制定、命名管理等工作全过程,提升创建质量和实效,把每个创建地区和单位都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窗口。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点一滴、一砖一瓦之功,必须拿出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往实里抓往细里做,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融入具体事、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深植厚培各族群众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 打通“路线图” 改革“指挥棒”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

    2024-07-16 朗读

    打通“路线图” 改革“指挥棒”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在陕西西安召开, 7月7日至8日,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总结今年以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吴汉圣出席会议。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并介绍有关工作情况。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国家信访局局长李文章通报有关情况,并作总结讲话。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范小毛、李自军、孙建立、金艳丽参加会议。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聚焦依法履职、依规办事,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登记受理逐步规范,办理质量逐步提高,工作导向逐步明确,各项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局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新的贡献。要打通“路线图”,以程序推进保障实体解决,推动形成“受理部门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的工作格局,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要改革“指挥棒”,全面改进通报、督办、考核工作,树立正确导向。要依法开展监督追责和维护秩序工作,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让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人心。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认识,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作用,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会上部分省市和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经验。陕西省坚持依法规范,严格按照“路线图”开展信访工作;注重系统观念,做实信访工作法治化基础支撑;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地见效,努力做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北京市突出首善标准、坚持精准施策,河北省强化源头治理、程序规范、实体到位,浙江省系统构建“1311”信访工作法治化架构体系,福建省聚焦信访事项“有人办理”、信访诉求“依法推进”、信访工作“双向规范”,湖北省统筹责任与落实、预防与化解、程序与实体、执纪与执法、“线上”与“线下”,重庆市坚持党建引领、完善标准模块、强化重点举措,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质增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单位负责同志重点介绍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工作措施、进展成效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会议还印发了书面交流材料,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互相学习借鉴。与会人员到陕西基层单位调研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情况。来到西安市长安区综治中心,考察长安区加强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综治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推进“五个法治化”的工作成效;来到西安市住建局,调研住建部门突出依法办理和源头预防,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破解城乡建设领域信访难题的探索和实践;来到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该院认真落实信访“路线图”,做实调解优先、做好精准转办、做深实质化解、做细考评问责、做到依法治访,系统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创新经验;来到西安市信访局,观摩“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信访接待中心,了解西安市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成效。与会人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要求,学习借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经验做法、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差距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一致表达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讲求实效,是一次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的会议,是一次分析问题、聚焦重点、务实求实的会议,是一次站在新起点、明确新任务、开启新征程的会议。通过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党中央关于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认清了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学习了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目标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举措更加有力、信心明显增强。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要求,精心研究策划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提升站位、紧盯重点、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切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检验,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加强统筹谋划,推进协调联动,加强探索创新,大力弘扬提高效率、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和群众之风,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真正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社会工作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法治化联络员;中央社会工作部办公厅负责同志,国家信访局各司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新华社七篇述评,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2024-07-16 朗读

    新华社七篇述评,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召开前夕,新华社连续推出7篇述评,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带来的深刻启示,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力量。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点击海报,阅读全文↓↓坚持党的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二改革开放,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正因坚强有力的掌舵领航,确保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航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点击海报,阅读全文↓↓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三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引领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不动摇、不偏轨、不折腾、不停顿,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点击海报,阅读全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点击海报,阅读全文↓↓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五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点击海报,阅读全文↓↓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六“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点击海报,阅读全文↓↓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也是新征程上坚定不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致胜之道。点击海报,阅读全文↓↓